王成不禁哑然失笑:“难怪又是接风洗尘,又是送我上床呢。
啊,不对,什么上床,真是的。
看来这巡抚大人是想拉我出来跟老杨打擂台呢。”
“哈哈,他准备出什么价码呀。”
王成笑着说道:“要是价码合适,我到可以考虑考虑,啊。”
“总兵呗,还能怎样。”杨国柱笑道:
“要是够高,不用说你,我自己就先投过去了。”
王成心中笑道:这就是你自作多情了,老杨。
温体仁可能会拉拢王成,可能拉拢其他任何人,唯独不会接纳杨国柱。
因为杨国柱身上周延儒的印记太明显了,一旦背叛,就会被世人所唾弃,
这样就算杨国柱愿意投靠过来,温体仁也不敢用。
杨国柱当然明白这一点,他刚刚不过是玩笑之语。
不过也有些无奈,现在的他于周延儒已经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杨国柱曾经极力避免这种情况,看来并没有成功。
毕竟不是每个武将都像李成梁那样能把政治玩的贼溜。
即使是狡猾如李成梁也还是随着京城里的政治波浪起起伏伏,几上几下。
边关将领和朝中大臣自古以来就会有政治上的联系,这也算是各取所需吧,
不过将领们一般情况下就算依附于某一派,也不会过于得罪其他人,
至少也会保持面上的友好。
杨国柱之前就是这样,不过后来事态的发出超出了预期,
温体仁明摆着是要通过打杨来倒周,这才迫使杨国柱不得不全面倒想周延儒。
不过,对于沈棨的拉拢,王成丝毫没有兴趣。
一个是杨国柱的原因,自己和杨国柱毕竟是拜过把子的,
虽说这含金量没试验过,但是随意自毁誓言可不是明智之举。
其二,王成对温体仁没兴趣,虽然这温体仁搞阴谋诡计很在行,
连周延儒都不是他对手,要不了两年就会把周延儒搞下去,
不过对这种内斗有道、治国无法的人,王成心中只有不屑,
他可不想将自己的名字和这种人联系在一起。
至于说温体仁上位之后可能的报复,王成倒也不惧,这两年之后的他必不是现在可比了。
第三,就是沈棨的原因了。
倒不是他那句亲近亲近的话恶心到了王成,而是历史上的沈棨是一个勾结后金,卖国求荣之人。
崇祯五年,也就是两年后,后金在击败林丹汗之后,再度袭扰大明,
而这次的目标就是宣府。
沈棨畏敌如虎,不但将林丹汗遗留的财物和明朝收留的部众一股脑全交给了黄台吉,
甚至还将原赐予右翼鞑靼的市赏也转手相赠,希望以此与后金议和退兵。
他这样的举动的后果就是将后金军从饥饿和死亡的边缘给救了回来,
之前黄台吉起十万大军与林丹汗决战,林丹汗自知不敌率部逃亡青海。
黄台吉率部穷追不舍,不过不但没有追上林丹汗,还在茫茫大漠迷失了方向。
这个时候后金军军中断粮,黄台吉不得不下令军士打猎补充食物,
所幸遇到一大群黄羊,才勉强暂时解了危机,可是祸不单行,吃的有了,
却又没了喝的,此时正值农历五月,天气异常炎热,没有了吃的还能扛扛,
没有水,要不了几天就全部玩完。
最后黄台吉不得不用一只黄羊换一碗水的价格从当地部落那里取得了救命的饮水才活了下来。
就这样疲敝不堪的后金军来到宣府,要打秋风。
假设沈棨能够硬气点,黄台吉疲敝之师又能怎地,
如果再聪明点,在敌人最衰弱的时候给他来一下子,不说改变历史,
至少也能重创后金军。
结果这沈棨连战都没战一下,就乖乖的送人、送物、送粮,
让黄台吉满血复活,这样的人说他是历史罪人怕是不为过吧。
哪怕没有前两条,就凭沈棨这一点,王成就不可能和他们有任何瓜葛。
再说了王成上次在京城的时候就被温体仁几次暗算。
温阁老也许会贵人多忘事,不过王成可不会忘记,
这笔账迟早要连本带利的还上。
用过饭后,王成就来到了自己的官衙。
看着这座相当气派的府邸,王成虽然有些惊讶于它的豪华,却也没时间过多的欣赏,因为他现在首要之务是赶快上手新职务。
经过几天的忙碌,王成基本上掌握了宣镇副总兵的业务范围以及隶属于手下的人马。
这个副总兵只是个简称,它的全称是宣府镇协守副总兵官。
在宣镇是除了总兵以外的军事第一人,他的职责就如同字面意思协助总兵。
副总兵同样也驻守在镇城,分管的兵马成为奇兵,兵数为三千人,
理论上是全镇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而已。
通过王成几天时间的了解,这副总兵的奇兵营定额三千人,
不过并未编满,实际只有两千五百多人。
但就连着也是纸面数字而已,经过王成的调查,
两千五百人里面有五百多是空额,这些空额都被之前的副总兵和他的手下一干将领给吃了,
再加上上任副总的临走时带走都两百家丁,
王成接手时的奇兵营只有一千八百人。
还没上任,兵马就少了一小半,这已经够让人上火的了。
不过这还算好的,因为之后的事才真是让人火冒三丈,压都压不住的呢。
王成先是去查看了军械物资储备情况,结果非常好,好到让人吃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崛起我为王请大家收藏:(m.booktxt2.com)明末崛起我为王电子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