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想的远了点,还是转回主题吧。”
王成甩了甩脑袋,停止了天外神游。
“那我是找徐光启呢,还是赵士桢呢?”
“按说赵士桢更合适,因为他是一线的科研工作者,
而徐光启更像是一个科研工作领导者。
不过这赵士桢是嘉靖万历年间人物,现在不知道还在不在呀。”
王成对他的武器影响很深,可对这个人却没啥印象了。
王成不知道的是赵士桢在十几年前就去世了。
当时“妖书案”里的皦生光被杀后,京中盛传妖书是“东嘉赵士桢所作也”。
赵士桢为此而身心劳瘁,有人说他已经精神错乱,甚至多次梦见皦生光索命,
最终一病不起,抑郁病亡,可怜一代武器大家竟死的如此不明不白,
实在让人唏嘘。
“徐光启嘛,现在还活着,而且一直要活到崇祯六年,还有三年时间,不过人家现在是礼部尚书呀。”
王成头疼不已,请一个礼部尚书来给自己打工,
王成自认自己还没这么大的面子,
再说了人家现在正忙着编著《崇祯历书》呢。
“小优,你说我该去找赵士桢还是去找徐光启呢?”
王成拿不定主意。
“呵呵,赵士桢已卒,徐光启正忙。”
“什么,赵士桢死了,那太可惜了。”
王成惋惜不已,不过一想到自己那档子的事也就没时间感慨唏嘘了。
“那怎么办?要不把徐光启给。。。”
王成情急之下,恶向胆边生。
“呃,主人,你变坏了。”
“那个。。。那个我只是想想而已,不可能的了,
再说人家在京城,我可没把握把朝廷一品大员给抢出来。”
王成不大确定马龙他们能不能做到,要是真能神不知鬼不觉做到的话,
也不失为一种办法呀。
“主人,徐光启是不可能的。”
小优不得不打断王成的胡思乱想,
“好吧,我就公布正确答案吧。”
“毕懋康。”
“毕懋康。。。。哦。。是他。”
王成这才想起自己居然把他给忘记了。
毕懋康和赵士桢一样也是一位热心武器研究的为朝廷命官,
他在万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后,先后做了广西道监察御史、右佥都御史、陕西巡按、山东巡盐御史,一直在御史堆里打滚。
不过他不是那种只会喷人不会做事的嘴炮神,
在陕西任内,遇到旱灾,广设粥厂,大放仓廪,流民渐复其业,全活约万人。
崇祯初年,起用为南京通政使,升为兵部右侍郎,
不过很快就因为看不惯官场风气而辞职走人了。
辞别时,崇祯帝命制武刚车、神飞炮等武器。
后来他又编辑《军器图说》上报给崇祯帝。
因功升做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厘,这一次还是老问题,不就又辞职了。
毕懋康和赵士桢很像,都是学者型官员,都对武器非常有研究,
不过他们也有不同之处,赵士桢主要研究火炮及火箭武器,
而毕懋康的研究方向是火枪。
毕懋康最大的成就就是发明了明代的燧发枪——自生火铳。
当然自生火铳要等到崇祯八年才被他发明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毕懋康确实比赵士桢更适合这个岗位。
“毕懋康现在应该是致仕回老家了。”
王成想了想说道,
“我记得他好像是歙人,也就是在皖南,离这里十万八千里呀。”
王成不由的头疼起来,怎么才能把毕懋康给弄到这里来呢。
人家好好的待在山清水秀的江南又怎么会愿意跑到宣镇这个既危险又苦寒的地方呢?
“大人。”这时候徐亮、马强他们几人走了进来,
“我们看您忙的没空吃饭,就给您带来点吃的过来。”
说着徐亮就把一个食盒放到了王成身边的桌子上。
虽然陷入烦恼之中无心吃饭,不够徐亮他们的举动还是让王成感觉很温暖。
“辛苦你们了。”
“嘿嘿,不辛苦,不辛苦”徐亮咧着嘴笑着说道。
看着王成对着食盒却难以下筷,徐亮、马强他们很是疑惑。
“大人是不和胃口么?”徐亮关心的问道。
王成摇了摇头。
“大人,可是有什么烦恼之事。”马强问道,
“不如您说出来,也许我们能给您出出主意也说不定呀。”
王成也正有此意,于是将事情的原委说给他们几人听。
“嗨,我还以为有什么事呢,这有何难。”徐亮大声说道,
“派人悄悄的把他绑来不就行了。”
王成一听,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要是能绑来,老子还用你来告诉我。”
“这怕是不行呢。”马强显然不赞成,
“依大人所说,此人现居住于徽州,而徽州离宣镇有两千多里,
要想把人从那么远的地方绑过来而不被人发现,实在是很难。
何况徽州地理偏僻,语言、风俗皆与我等不同,
外乡人在那里非常显眼,很容易就会被发现。
毕懋康又是朝廷命官,不比常人,一旦发现失踪,
沿途官府必定会设卡堵截,这样就更难将其带回了。
即使将其带回,也难免让人发现蛛丝马迹,
最终一旦牵扯到大人这里,那样就会有无穷的麻烦。”
王成不得不给马强点个赞,虽然自己也觉得动粗绑人很难行得通,
可是却没有把问题和困难想得如此透彻和细致,
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把事情分析的如此到位,
说实话,王成觉得让马强冲锋陷阵实在太屈才了,他的位置应该是参谋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崛起我为王请大家收藏:(m.booktxt2.com)明末崛起我为王电子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