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报马上就传遍了全国各地。
山东、河南、扬州、淮,但凡是灾报中提到的地方都收到了这封朝廷的奏报,奇怪的是,奏报明确表明发报的地点是应天府,但是预言这个灾祸的确是远在北平的燕王府。
这令各府的官员有一些不解。但是他们也明白,不管是燕王府还是朝廷,都是他们惹不起的主,所以大部分的知府虽然也有不解,但是基本上都照办了。
只有两个地方悬疑不决,一是扬州,二是山东。
扬州府衙。
太子朱标高坐于王座之上,手持朝廷分发过来的奏报,下面是扬州府的各级官员。
开始的时候朱标还是比较严肃的,看着看着,朱标就噗嗤一下笑出声来,众官员看到朱标这样,相互看了一下都表示不解,也不敢问,只是继续低着头。等着朱标说话。
又过了一阵,朱标终于看完朝廷的奏报,说道:“本宫这个皇弟啊,总是这样危言耸听,看看这外面大好的天气,怎么会有暴雨呢?还大言不惭说要发洪水,我太子今天就在这儿,让洪水来把我冲走吧!哈哈哈——”
“作为皇子,应该替父皇分忧,愁父皇所愁的事情,做父皇想做但是又无暇顾及的事情,这才是为人子应该考虑的!知府大人,你说本宫说得对不对啊?”
“太子殿下说得极是,”扬州知府听到朱标的话,赶紧附和道,“太子殿下才学冠世,岂是其他皇子们可比的?”
“自从太子殿下莅临扬州,我扬州顿时春暖花开,就连下官这扬州府衙都觉得蓬荜生辉了,太子殿下真乃扬州众官员们的楷模啊!”
其余的官员见状,赶紧跟话表示赞同。
“是啊,太子殿下来我扬州,日日勤劳务政,百姓们见到太子都额首称赞,太子殿下真乃我大明之福啊!”
“燕王殿下愚钝,这样大言不惭的话都敢说出来,跟太子殿下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嘛,下官都替燕王殿下有些着急了!”
府衙内的一众官员对朱标称赞的声音看起来是那么诚挚,就好像真的一样!简直说得朱标都有一些飘飘然了!
“太子殿下是燕王的长兄,兄为弟师是自古以来的伦理,我们应该把这件事情告诉陛下的!”
“是啊,这些事情,由太子殿下告知燕王最好不过了,我也要上书陛下!”称赞的声音不断,太子边听边笑,十分高兴的样子。就在这时,突然有人问了一句:
“不过,关于燕王提及扬州水灾一事,殿下作何打算?我等......应该作何处理啊?”
此问一处,原本吵杂的人群顿时没有了声音,众官员的目光纷纷移向台上端坐于王座之上的太子。
朱标一看,也来不及问是谁问的这话,快速的捋了捋下巴上没有剔干净的胡茬,很是着急的样子,说道:“这件事......我看不做处理也罢,道听途说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
“况且,我扬州五十万百姓,真要转移起来绝对不是一件小事情,如果没有发生水灾,你们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被朱标这么一问,官员们鸦雀无声,毕竟谁也不愿意承担这么大的一个责任,朝廷怪罪不说,只怕扬州城的百姓也会因为件事情不断地唾骂自己。
丢官事小,失名事大。因为这么一件事情丢了自己的名声,估计到哪儿都逃不开这么个庸官的帽子!
看官员们默不作声,朱标又说道:“所以,本宫决定,扬州城内的一切事情照常进行,众官员不得危言耸听,扰乱了城中百姓的生活,本宫定不饶你!”
“是,下官谨遵太子殿下之令!”
......
就在同一时刻,灾报也送到了山东。
济南知府吴俊升的府上。
吴俊升拖着一身得疲态回到自己的府上,满脸的犹豫和心事重重,整个人都显得很颓废的样子。
“父亲大人有心事吗?”
这时,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迎面而来。
吴俊升抬头,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她最得意的女儿朱苍月,之所以姓朱,是因为早年吴俊升随朱元璋打仗时,女儿机缘巧合得以照顾朱元璋,当是朱元璋还是大帅,见朱苍月生的可爱,又天资聪颖,就认作义女,赐姓朱。
又因为吴俊升在前元的时候就是山东地区的地方大员,所以朱元璋就把朱苍月封为齐国公主。如今已经过去了十年,天下已经是大明的天下,朱苍月的齐国公主也从朱元璋的一个无意之封而成为真真的齐国公主!
吴俊升抬头,看到朱苍月顿时一扫脸上的疲态,捂着额头摆了摆手说道:“没有啊,看到我的齐国公主,父亲就是有再烦心的事,也不记得啦!”
朱苍月佯笑一声,走到吴俊升的身旁,拉着吴俊升的胳膊作出撒娇的样子,轻声说道:“父亲有事不妨说给月儿听听,或许月儿能帮到父亲一些。”
吴俊升看了朱苍月一眼,想到朱苍月也是一个饱读诗书,才学不输男儿的巾帼女子,犹豫了一,从怀里拿出一份来自朝廷的奏报,说道:“月儿这么聪明,这朝廷的奏报也不妨给月儿一看!”
“奏报中说,山东近日会有大水灾,让我们早做防范,”吴俊升说道。
朱苍月接过奏报,翻看起来,说道:“既是如此,父亲照做便是,有什么可为难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大明当皇帝请大家收藏:(m.booktxt2.com)回到大明当皇帝电子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